乳房腺瘤|女子長期返Shift致乳房腫瘤纏身 開刀2次無效終靠1招自然KO【附自我乳房檢查方法】

都市病

撰文: 黃堯姿

發布時間: 2024/09/20 12:52

最後更新: 2024/09/22 09:31

分享:

分享:

【乳房腺瘤/乳癌/壓力/職場文化/通宵/輪班制】通宵對健康百害而無一利!台灣一名女子在一次身體檢查中,發現兩邊乳房皆長有腺瘤,為免夜長夢多決定動刀切除。沒想到一年後覆診,已切除的腺瘤在短短一年內再度增生。醫生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腺瘤與她的工作模式息息相關。

最新影片:

乳房腺瘤|腺瘤切除再增生 揭壓力作祟

台灣外科醫生林惠鈺在當地健康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病例,指一名女子早年來求醫,發現兩邊乳房長有很多腺瘤。林惠鈺指,雖然乳房腺瘤屬良性,但若腺瘤太大,仍有機會演變成惡性腫瘤。故此,她為女病人切除部分腫瘤。沒想到,第二年女病人來覆診時,發現乳房腺瘤有增生情況,再次開刀切除。術後,林醫生疑惑女病人乳房腺瘤快速增生的成因,一問之下得悉女病人的工作原來是輪班制的,經常需要「輪三班」。女病人表示自己從事食品工廠的品質監控員,平日工作會試吃試喝產品,如雞精、人蔘液等。而且工作需要輪班,她坦言不喜歡這個工作模式,指每次通宵輪班後,整個人的精力耗盡。當時林醫生建議她先處理輪班的問題,「看看有沒有可能調成白班」。

乳房腺瘤|轉工後壓力大減 腺瘤竟憑空消失

一年後女病人再來覆診,林醫生驚訝發現病人兩邊乳房的腺瘤都「奇蹟般地縮小」,有些甚至憑空消失了。林醫生好奇追問,原來女病人轉工了,換了一份人工較低,但無須再通宵或輪班的工作,壓力亦相對減少很多,身體的健康自然慢慢恢復。

相關文章:乳癌警號︱40歲女乳房周邊長「暗瘡」 服抗生素、消炎藥難消退 醫生切片檢查揭患1期乳癌【附自我乳房檢查方法】

乳癌5大症狀

乳房纖維腺瘤是女性乳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15至35歲的女性較為常見,很多時是偶然發現自己乳房摸到約彈珠樣的腫塊,腫塊邊界分明,用手指觸碰到時可以在乳房裡滑動。雖然是良性腫瘤,但若生長異常仍有機會惡化成乳癌。

據香港癌症基金會網站資料,乳癌成因暫時成疑,但年齡增長、家族病史、高齡首次懷孕、沒有子女、不曾哺乳、更年期後肥胖、缺乏運動及酗酒等,均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以下為乳癌的5大症狀:

點擊圖片放大
+5
+4

自我乳房檢查方法

其實男女檢查乳癌的方法大致相同,只要定期檢查,可以增加及早發現乳癌的機會。據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資料,自我乳房檢查的目的是提高對自己乳房的認識及對乳房疾病的警覺性,大部分的乳房腫塊都是在自我檢查時發現。自我檢查應在乳房並無疼痛或腫脹的情況、如經期後進行;停經後的婦女則可在任何時候進行。任何女性一旦發現乳房腫塊,應盡早找醫生檢查,獲取專業的意見和診斷。

點擊圖片放大
+6
+5

4大遠離乳癌建議

台灣余姚市中醫醫院乳房外科中醫師蔡定軍建議,女性可遵循以下4點遠離乳癌:

  • 建立良好生活方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切勿長期過量飲酒,注意營養均衡,堅持體能鍛煉,避免精神緊張,保持心情舒暢。
  • 積極治療:正常細胞發展到腫瘤細胞,都要經歷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癌幾個過程。根據資料顯示,非典型增生患者患乳腺癌的機會是正常女性的5至18倍。
  • 切勿擅自使用「外源性性荷爾蒙」:雌激素來源可分為 「內源性」及「外源性」,外源性雌激素需要盡量控制攝取量,例如蜂王乳、雪蛤、紫河車(人類胎盤)、高麗參等,尤其要警惕市面上各種來路不清、成分不明的女性保養品、美容養顏補品等,亦要避免使用含化學雌激素成分產品。
  • 提倡母乳餵養:有報告指出,餵哺母乳者癌症風險較未有哺乳者低出約28%,且每延長5個月哺乳期,便可降低約2%癌症風險。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